2015年9月21日 星期一

懶的真髓



我應該是沒有辦法做 50 個人的事啦,但我相信絕對有人可以辦到。嗯嗯,我非常同意他說的,一個人可以做很多個人的事 -- 尤其是在懶惰的刺激下。

以下不要臉地拿自己的工作效率來說好了。

從以前開始,我就是個奇懶無比的人,我不懂如果我累了有什麼道理不去休息,我認為如果比別人先做完了工作就應該有權去做更想做的事,讀書、看電影、打電動,什麼都好。

小學時,我是那種寫生字簿會用兩隻手一起寫然後被老師罰重寫的學生。長大後,我知道怎麼發揮這種旁人看來要不得的特長。

我曾在萬華區的古典黑膠唱片行打工,那邊的老闆徵人時只說要懂英文就好,我開始工作後才知道,他其實要的是能夠翻譯英文、德文、義大利文、法文、日文等多國語言的我不知世上存不存在的終極拍賣小幫手。

2015年9月12日 星期六

對於近來發言的反省

我在噗浪或臉書上有時會發表一些文章批評或檢討現象,不過因為噗浪上字數限制的關係,有時沒辦法完整地表達看法,或是發表時比較衝動沒有深思熟慮,真正的想法在討論過程中才會形成,以好幾個不同段落分別呈現。

更有些時候,想法在討論過程中已經完全改變,不是最初呈現的那樣子,可是大幅改掉首噗文字很怪(礙於在噗浪上一發表,不管想表示同感或想吐槽的人都會紛紛轉噗),就算突然之間說「我想法稍微改變了」(這就是討論的目的,不是嗎?)還是會有不認識的人跑進來針對首噗回應,我只能盡可能在結語中說清楚,然後趁陷入下一次爭執的迴圈前鎖噗。

最近一個類似的情況是我轉貼了 Hauer 「不看credit就走人的文化」這篇貼文並表示同感,指出台灣大多數人看電影不看 credit roll 就走掉的行為頗不禮貌。現在回想起來,我並不是那麼介意,不過覺得推廣這種意識是好事。

當時激起我小小感性的主因,不是大家到底有沒有把它當成禮貌,反而是因為即便許多台灣人覺得 Hauer 的批判有點多管閒事,但避重就輕地談論「工作人員會趕人」之類的原因,讓我感受到溝通的障壁。我也不確定那是什麼,它稍微挑動了一下我的神經。

而當下,我並沒有清楚地整理出自己的感覺。事後也覺得自己有點 overreact,其實這件事應該輕鬆地談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