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9日 星期二

消失在視線中的黑天鵝

由於第三個故事的情節比較複雜,受害人與關心她的人討論過了,他們不認為現在的台灣社會能夠正確評價她的遭遇,所以結果很遺憾地,我不能說這個故事。

但是,我個人認為她的故事很有啟發性,涉及到的意義層面也比前兩個故事多,非常希望以後能有機會完整地講述。在此之前,我們先把決定權交給時間吧。

話說回來,在聽過前兩個故事以及一些數據後,應該有部分讀者對新聞中主角的看法會有所改變,不管你是從偏向「她在說謊」的主張走向「她一定沒說謊」還是「她很大可能沒說謊」的主張,你應該有開始意識到,由於知識和經驗的匱乏,人非常容易滿懷自信地下錯誤判斷。

就連在我寫了上篇文章之後,依然有人堅持新聞內文所提的「供述不一」「七個月時長太久」「對拿刀的記憶怎麼會混亂」等等細節足以證明少女在說謊,這些顯然都是主觀推測,我相信提出這些堅持的人都不曾做過受害人。

根據少量證據,相信自己所想的一定是對的」未嘗不是種危險的思考方式,這裡我想分享一個著名的訪談影片,前天朋友才推薦給我看,我覺得很有趣。

2015年6月6日 星期六

說不出口的傷與痛

看到這則新聞



為免焦點混亂,我們先不研究記者的標題和內文有多少可議之處:

既然少女提出是被脅迫,就不應該定論為「一夜情」,標題不僅把記者個人的推論置入,還刻意強調報案的延遲性。以一篇新聞而言,其措辭準確性和中立性都大有問題

即使記者犯下這些錯誤,網友只要有詳讀內文,還是可以簡單地認識到:少女所言雖然沒有證據,造成法官判決被告不起訴,並不代表少女絕對不是性侵被害

但大批的網友卻認定少女說謊,看下面的留言

IT'S TIME TO END...?

記錄這兩天於 FacebookPlurk 上的討論。



我覺得在選立場之前一個很重要的思考方式是,一定要把兩方的理由都聽完整。有偏向的立場以後,辯論時每聽到一句反駁都要仔細消化,好好領會對方之所以反對的理由。不要老想著用偏激的言語去攻擊對方,這沒有意義。你要的是真理,不是勝利。

很多地方雖然最後討論的方向亂成一團,如果只是未發現討論基礎價值觀的衝突沒有意義,那還算好的,但更多情況,是連價值觀的毛都沒觸到一根就開始淪為義氣之爭,例如『你的女兒也被人姦殺看看』『我看是你自己會犯罪才那麼害怕死刑』等等,台灣大多數場合的討論水準居於這個水平線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