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6日 星期日

[影評/觀後感]《挪亞方舟》:為何如此招黑?

挪亞方舟比預想中的好看.. 但我的妙麗一出場就跟人喇舌、然後被人弄大肚子又生孩子,該說是角色突破還是角色崩壞呢我心情好複雜呀。整部戲就是黑暗深沉各種掙扎,只有巨人巴掌拍死一堆人類的是我看得最愉悅的時候。 via 我在推特的發言
先解釋標題,我想了很久,遲遲不知該用哪個詞來最好地形容這部片於全球範圍驚人的 piss off 水準,大陸用字「招黑」在我腦袋浮現出來後久久揮之不去,於是就決定用這個了。反正也滿精準。
許多人衝著妙麗(艾瑪華森),許多人衝著《黑天鵝》的名導,許多人衝著聖經題材進了電影院。單看北美那華麗的票房,我相信第三者居多,因此針對此片的惡評就跟戲裡的洪水一樣兇猛。我幾乎可以想像大片的宗教人士一手拿著聖經,一手指著戴倫亞洛諾夫斯基大罵:什麼爛故事!跟聖經寫的完全不一樣!

而非宗教人士呢,在看到安東尼霍普金斯那宛如開外掛的「祝福」神威,妙麗一下子跟人亂搞、一下子懷孕了、一下子又生孩子,羅根勒曼像個精蟲上腦的苦逼青年為了女人企圖弒父,珍妮佛康納利像個瘋女人似的咒罵丈夫,加上通篇不知所云的對白之後,只會充滿困惑和混亂的情緒,然後給予三個字評價:
大爛片。」
《挪亞方舟》的第一個問題在於,它是宗教題材,但它卻全然不是宗教電影。它把聖經中的一個故事拿出來做改編,汲取其中關於善惡的詮釋,通過新穎的包裝把導演與原著共有的那部分觀點呈現出來。可是他們無法在行銷時特意強調「這跟宗教無關」,畢竟他們贊助這片拍攝時必定因其宗教色彩而把它定義為受眾巨大的電影,結果,他們錯估了大部分信徒的底線。
大部分信徒可以接受故事被改編,卻通常無法接受角色的形象被扭曲。例如你把挪亞塑造成一個執拗的瘋子,或找一個嘴歪眼斜的人來扮演耶穌,那就準備被討伐吧;美國雖然不像穆斯林國家法律會禁止描繪先知,但法律的底線跟人的底線有時是兩回事。雖然,就「挪亞被扭曲」這點指控我覺得有待商榷,實際上在聖經中確實出現過對上帝忠誠而想把孩子殺掉的人,那人叫亞伯拉罕,不過他是明確聽見了上帝的指示才這麼做,並不像電影中的挪亞很多行動幾乎都是單純的「自以為」。
《挪亞方舟》的第二個問題在於,它既然不是給基督徒看的宗教片,可是又建立於過多的宗教(或歷史)知識上。例如瑪土撒拉的異能何來,全片只用「與神同行」4個字一概而過,我懷疑到底有多少觀眾注意得到,而注意到的人又能不能懂這句的意思。
再如,為何次子含要憤怒地質問父親「我們的妻子呢?你要我永遠當不了男人嗎?」這是因為神的教導是,兒女有天必須離開父母成家,這是信仰的一部分,含的急切並非完全出於私慾,也來源於他被教導的傳統。
挪亞收養了不能生育的伊拉,他有的是三個兒子,因此他認為神賦予他的任務就是拯救動物們,至於包括自己在內的人類,則必須迎來毀滅結局。沒想到他妻子居然跑去求瑪土撒拉賜福給伊拉,讓他們又有了子嗣,在挪亞看來這並不是神想要的發展,而是人類再次對上帝的背叛,因此他會不惜被家人痛恨也要做出「殺嬰」的抉擇。
如果觀眾不先有足夠的知識,便難以理解故事脈絡和遵循的邏輯。即便是個基督徒,如果他們的信仰僅止於美好的一面,而不把與慈愛、公正相輔而成的暴虐、殘酷融合起來認識,看這電影只會各種不能接受
綜上所述,這兩個問題帶來一個最大的問題:這部電影到底是拍來給誰看的?宗教人士沒法接受,非宗教人士看不懂,剩下只有把宗教當成興趣了解(並且了解得足夠深入)、能夠靈活地切換思路和角度、也許本身的存在就是個矛盾綜合體的人群,那,當然是非常小一部分。我真的不奇怪它的票房低落又被罵到狗血淋頭。
但我不會說它是大爛片,它只是太難讓你覺得好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